2009年12月1日,衡东县政法委书记彭亚平、衡东法院院长曾晟昱、副院长陈鸿煦带领审监庭法官、县电视台记者等一行携带电脑、打印机、公章等再次走进丁乐民家,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家庭会”。参加“家庭会”的还有当地民政干部、乡镇干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案件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会议由院长曾晟昱主持,大家围绕家庭和谐的主题纷纷表态发言,同意法院提出的调解意见,短短三个小时的“家庭会”终于化解了家族十多年的积怨,也使困扰县委、政府的丁乐民上访案成功调解结案,赢得了满堂欢喜。到2009年12月15日调解协议已全部兑现。
丁乐民上访案已经成功调解结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整个案件调解过程中法院办案人员的决心、真心、恒心、耐心和为此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确实值得我们称叹。
叔侄结怨十余载 根深蒂固难化解
说起丁乐民上访案,还得从1998年说起。1998年上半年,丁乐民因住宅排水沟问题与其亲侄儿丁树修发生纠纷,同年7月4日两家为此发生斗殴,丁乐民之子丁旭东将丁树修打成轻伤,经村委会、公安机关等多方调解未果,从此两家结下冤仇。1998年12月4日,叔侄再次发生打斗,丁乐民、丁树修在斗殴中均被对方打致轻伤。丁树修的哥哥丁正修闻讯后,伙同他人闯入丁乐民家,砸毁用具,拆除丁乐民家正在兴建的一层红砖房,变卖丁乐民家的建筑材料和家具,卖得6000余元用于丁树修的医药费用。2000年5月,经县政法委主持调解,丁乐民、丁旭东与丁正修达成调解协议,丁正修、丁树修一次性赔偿丁乐民、丁旭东45000元,并返还拿走的财物。签订协议后,丁正修当时赔偿了27500元,事后反悔未再赔偿余款。丁正修出走下落不明。2004年12月24日,丁正修到公安机关投案。在案件原审过程中,丁正修又赔偿丁乐民5000元。2005年4月21日,衡东县法院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宣判后,双方不服,向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终结审理,维持了原判。丁乐民、丁旭乐已服判息诉。此后,丁正修认为原判民事赔偿过高,量刑过重为由以退伍军人身份到北京上访。2005年12月市中级法院为此进行复核,并撤销了一审、二审判决,发回衡东县法院重审。2005年9月12日丁树修因其哥哥被追究责任而报复起诉,以丁旭东、丁乐民犯故意伤害罪,向衡东法院自诉,丁旭东、丁东民于2005年9月26日和2005年12月23日分别以自诉人丁树修犯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提出反诉,衡东法院于2005年12月27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宣判后,丁旭东、丁乐民不服,向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终结审理,维持了原判。但丁乐民、丁旭东还是不服,一直在申诉。就这样十余年来,关系越来越僵,因丁乐民的房子被拆,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圆满处理,为了讨个“说法”,70多岁的丁乐民背井离乡,一直住在出租屋里,仅到北京上访就达13次之多。老汉心中的仇恨与凄凉可想而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短时间化解矛盾谈何容易!
社会和谐责在心 决心调解化积怨
2008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被列为中央政法委督办案件的丁乐民上访案牵动着院领导们的心,如还不能尽快圆满了结此案,还当事人一个说法、一个满意,促家族和谐,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如何实现?司法权威何在?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又从何谈起?正是法院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法院多年来不报希望解决的丁乐民上访案再次提上了衡东法院党组专题研究的日程。2008年1月23日,衡东县法院对丁正修故意毁财案开庭重审,经开庭审理查明事实,合议庭评议意见已作出。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积怨已久、矛盾太深、关系又很特殊,如果以判决方式结案,当事人难以服判,社会效果不会很好,况且本案的关键不在赔偿而在当事人的“心结”,只要“心结”解开了,一切将迎刃而解,才能最终实现“案结事了”。因此院党组针对这个情况提出必须尽力调解结案的思路,以便彻底化解当事人的矛盾,案结事了。于是从领导到办案干警都统一思想下定决心——丁乐民上访案一定要调解结案。决心是下了 ,但究竟该如何调,如何才能解开“心结”却是一项系统工程。
真心架起“连心桥” 解开“心结”天地宽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解开此案的心结还必须得从丁正修、丁树修两兄弟入手。因为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两兄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他们不诚心诚意配合做调解工作,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该案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真心诚意、以心换心。一方面,办案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始终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换位思考。从领导到普通办案人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进京上访的都是刁民”的错误思想,从感情上同情丁乐民,丁乐民的房子被拆,实属罕见,也是一个受害者,进京上访实属无奈之举。从感情上拉近与丁乐民的距离,增强其对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办案人员抓住本案是家族内部矛盾,从丁正修、丁树修两兄弟入手,以亲情做文章,解开双方心结。为此办案人员做了大量工作,院领导曾多次找丁正修、丁树修做其思想工作,要他们两兄弟必须端正态度,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实际行动去感动其叔叔希望能到其原谅。为此,办案人员叫丁正修、丁树修两兄弟逢年过节多到叔叔(丁乐民)家拜访,并教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和行为方式,如何沟通交流,如何坚持打破僵局。办案人员随时了解他们的走访情况及思想动态。慢慢地开始听到一些暖心的话——“今天在我叔叔吃饭,他老人家给我儿子挟菜了!”“端午节,他们带着儿子和礼品来看我了,小孩子还叫了我爷爷,两兄弟要接我回去安度晚年!”与此同时,办案人员还从外围入手,以家族和谐为切入点做工作,通过丁乐民的儿子儿媳及亲戚朋友做其工作。经常以开家庭会的形式组织调解,酝造一家的氛围。慢慢地双方矛盾逐步缓和,丁乐民父子对政法机关不再抱对抗情绪,且丁乐民父子也认识到如能调解结案对丁氏家族发展有利。最终,双方都可以心平气和、诚心诚意坐在一起谈了,心结慢慢打开,为调解结案奠定了感情基础和可能。
愚公移山感动“天” “软”“硬”兼施促圆满
从2008年到2009年12月1日圆满调解结案,县政法委书记、副书记、县法院院长、副院长亲自带队三十余次走访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做思想工作和调解工作。每次都是耐住性子听当事人发泄情绪,认认真真做好记录,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和思想动态多次召集会议分析研究加以解决。有几次调解成功,但因丁乐民情绪出现反复,使多次调解协议化为泡影。如2008年9月23日,衡东法院领导及审监庭法官再次组织丁乐民、丁旭东、丁正修、丁树修进行调解,通过协商达成了调解协议,但第二天丁乐民反悔,使该案再次陷入僵局。面对如此反复无常的形势,院领导还是耐住性子坚持调解结案,多次带领审监庭法官不厌其烦地多方位多角度地做思想工作,寻找时机,从细节入手,寻找突破口。为此,县政法委书记、衡东法院院长、副院长等又多次召集会议,研究此案,商讨后阶段工作方案,寻找调解结案的突破口,针对出现僵局的原因找对策,最后商定必须“软”“硬”兼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感化为主,从亲情入手做好思想工作;二是坚持各部门协调作战,逐步解决丁乐民父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三是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座谈会,会上通报案件的处理情况和法院做工作的经过及丁乐民的诉求,让大家作个评判,让丁乐民自己感觉到这件案子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四是针对丁乐民反复无常,县法院带上打印机与公章现场制作调解书并请县电视台记者对座谈会全程录像。就在成功调解结案前,为做到万无一失,县政法委、县法院专程找双方当事人座谈,及时了解双方动态,并为12月1日“家庭会”召开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就在“家庭会”召开的前几天,分别找丁乐民家和丁旭东、丁正修兄弟家作调解的最后“动员”,给他们开诚布公地谈,如果此案还不能调解结案,法院也不会有什么责任,但却影响你们丁家的兴旺与发展,你们将成为丁家的“历史罪人”。
用“心”做事,方能问心无愧、水到渠成,衡东县政法委、县法院真心对“苍天”耐心做工作,才使丁乐民上访案出现了2009年12月1日“家庭会”的圆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