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活动
走下去,方能赢民心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作者:刘尚球  发布时间:2014-04-14 17:08:06 打印 字号: | |
  看罢《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的身影,浮于脑海挥之不去。犹如当年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有身如其境般感受。正如电影票上所说,这是一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我想,生动之外更具深刻,它不仅直击泪腺,更能触及灵魂,震撼心灵。

  影片从细微处着墨,讲述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在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调研的感人故事。镜头转移,似乎在告诉人们“周总理的时间去哪儿了”的答案。田间地头参与劳动,走街串巷暗访实情,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夜伏书案梳理材料。每一场景,都印下了总理的足迹,留下了总理的的身影。

  四个昼夜,说短,却长。短,那只是周总理日理万机,心系国家,鞠躬尽瘁的一生中的一个小片断、一段小插曲;长,那是伯延人民不眠的四个昼夜,也是周总理不眠的四个昼夜。老百姓坚信总理,总理坚持要听取老百姓的真实声音,才又一次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取消公社,打破大锅饭。“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这话,质朴,厚爱,掷地有声。

  不想用过多的笔墨去复述影片中的感人点滴,百闻不如一见。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精神家园倍受挑战。影视作品大显票房之能事,甚至颠倒黑白,歪曲事实,嘻笑怒骂,博君一笑,只为票房直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无疑如一注镇定剂,让浮躁的心在此得到平静,让喧嚣的世界在此宁静。周总理的忧国忧民,为民情怀,令人驻足深思,心灵净化。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其实与权贵无关,与享乐无关。凡事能让人民群众满意,那才是人民公仆所乐之事。

  闭目深思,感悟至深的莫过于周总理的走下去,且能真正走下去。郭凤林,为了让领导放心,宁愿自己勒紧腰带,打肿脸充胖子,便有了善意的谎言。但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是天大的事,哪能隐瞒?正所谓分忧之心可嘉,分忧之事不可取。事实上,这样报喜不报忧,替领导分“忧”的干部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何不让浮云遮望眼,那只有学习周总理,真正的走下去,不搞形式,不过过场,求真务实,才能听到张二廷的实话,才能解决积怨已久的公共食堂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人民群众是人民司法事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力量之源。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只有坚持开门搞活动,真正走下去,深入基层,下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视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风向标,人民法院工作方能赢得民心,才能永保青春活力。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该坚守群众观念,坚走群众路线。要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田间地头开庭断案,方便群众诉讼;要推广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重视司法工作的群工性,努力成为专家型的“平民法官”,善做群众工作;要以“三联三包”大走访为契机,问民所需,解民所难。“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诚如斯言。
来源: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尚球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衡东县河西315省道双园大道 邮编:421400  电话:0734-5188011 传真:0734-5188014